一、学院概况
(一)历史及沿革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由原来的青岛大学机械系和山东纺织工学院机械系于年合并成立。
(二)教师情况现状
现有教职工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
(三)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情况
学院坚定不移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贯彻学校“全面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需求,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应用、突出特色、重在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科研平台,形成“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人尽其才”的培养模式。
(四)学科和学位点情况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工业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为省级特色专业,各类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余人。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程三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学研究生人(含在职非全日制73人)。学院于年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参与专业和培养层次为机械工程本科专业、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年开始组建第一届机械工程专业创新班,以后每年组建1个创新班(30人/班)。
(五)教学科研总况及获奖情况
近年来,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坚持三结合,实现三转变,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机械设计类主干技术基础课程群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一条主线、三位一体、四路并进”——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持续十五年改革与建设);年获得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一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年获得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部(计算机绘图);~年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6人。近三年,本院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34项。年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课题4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10余项、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及CAD/CAM系列图书40余部。
二、专业设置及简介
1、机械工程专业
学位点情况: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两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相关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工程材料、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等。
就业方向:汽车、家电、机器设备等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等
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学位点情况:设有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技术,具备热能工程、新能源、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适应能力强,能在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从事动力设备(如锅炉)、动力机械(如汽轮机、流体机械)和动力工程(如热力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热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测试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锅炉原理、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等
就业去向:海尔、海信等大中型家电公司、发电厂、热电厂、建筑设计院、热电设计院、电建公司、化工行业、钢铁行业等
3、工业设计专业
学位点情况:设有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具备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及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览展示设计、交互设计、设计研究或教学工作的应用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色彩、设计图学、设计基础、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史、机械设计基础、产品形态创意、人机工程学、设计材料与工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系统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设计、UI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
就业方向:家电、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制造业、IT产业、专业设计公司、科研单位等
4、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学位点情况: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精密仪器设计与制造、工程测试与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将机械、电子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工程光学、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智能仪器设计、微机控制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
就业去向: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从事自动化监测、控制或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
三、知名学者
1、张铁柱,年生,高中毕业于河北省盐山县盐山中学,大学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第一批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青岛市拔尖人才。现任青岛大学副校长,车辆及动力研究所所长,《安全与环境学报》、《内燃机与动力装置》等刊物编委。
2、吴荣华,年生,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高中毕业于洪湖市第一中学,大学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清洁能源研究与应用。
3、师忠秀,年生,高中毕业于河南辉县冀屯高中,大学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山东省教学名师,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山东省机器人研究会副会长。
4、张鲁邹,年生,高中毕业于山东省德州第一中学,大学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山东省教学名师。
5、刘大维,年生,高中毕业于长春市第三十八中学,大学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毕业,工学博士,教授,青岛大学教学名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悬架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地面-机器系统学会委员,主要从事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
6、李延辉,年生,高中毕业于青州五中,大学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年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王继荣,年生,大学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市教学名师。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7、学访问学者。现从事机械设计和机器人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8、杨启容,年生,高中毕业于重庆市江北中学,大学毕业于重庆大学,教授,青岛大学教学名师。
四、就业情况
1、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学院以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为依托,全国、省市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为平台,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力,确保毕业生“高就业率、高质量就业、高水平服务”就业工作目标的实现。近三年我院毕业生的考研率平均22%以上,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居全校首位,学院多次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学院、就业工作创新学院等。建院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余人,许多已成为所在行业、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自己创业成功。
2、就业创业典型
赵强,男,中共党员,年6月毕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就职于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z)市场部。年任市场部部长助理,随后被调往销售部,先后担任山西驻忻州办事处主任,华东驻淮北办事处主任,华东驻徐州办事处主任,现任华东地区销售经理,主要负责江苏省,安徽省以及山东兖州业务销售工作。工作后在华东地区实现销售利润翻一番的目标,多次被评为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团队,优秀员工。
曹志强,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现任职制造部主任。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是中集集团车辆板块的重要成员企业,主要冷藏车产品90%出口美国,其余部分产品销往德国、南非、国内等市场,公司在美中、美西、德国和荷兰设有冷藏车装配工厂。曹志强全程参与了青岛冷藏车工厂的设计和筹建,也是中集车辆全球化战略中欧洲、美国等工厂项目的核心设计人员。主要负责冷藏车生产线的设计、优化改造,新工装设备的设计制作、安装调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引入;以及部门的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为海外工厂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于得成,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年6月毕业后进入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作,先后从事自卸车和环卫车辆的设计及开发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努力,很快就独立承担了自卸车的设计及开发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年,根据公司统一结构调整,调入公司环卫车设计部工作,并在同年公司技术人员职务评定中受聘为公司主管设计师。目前,已成长为公司环卫产品设计研发带头人,并担任公司技术中心环卫车设计室科室主任一职,负责全公司所有环卫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
五、优秀校友
六、学院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