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人文溱潼李氏80字家训成就ld

REC

这是一座水城,四面环水,港叉纵横。

这是一座古镇,深巷幽居,麻石当街。

溱潼,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水绕城池,十里溱湖,万顷碧波,如玉带、似玉盘,妆点着这座千年古镇。

水的灵动,润泽一方英才;地的灵气,滋养一方精灵。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舒小昀:

溱潼,自古以来崇文重教,有历代进士举人多名,当代名人志士多名。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这“三兄弟六院士”也是从溱潼“状元第”走出来的。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旧时“状元第”,即是如今的“院士旧居”。这座溱潼古镇的小院落,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青砖、小瓦,印染着幽静小院渊博的家学素养;亭台、园苑,见证了李氏族人醇厚的诗礼书香。

李氏高祖李承霖,清道光二十年恩科进士第一人,被道光帝钦点为一甲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道光二十三年,李承霖出任广西学政,负责整饬当地考风,颇有显绩。晚年回家侍奉双亲,隐居泰州。

南京大学中国传统道德传播中心教授陈继红:

李承霖一生为官清廉,节俭朴素。他对家人要求很严格,不准家人穿着绫罗绸缎。晚年的时候,他双目失明,但只要有家人从他身边经过,他都要用手去摸一摸,看看穿的是什么材质的衣服。

李氏曾祖李贞发,曾任溱潼商会会长。他不仅与无锡荣氏家族、著名实业家张謇等商业大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古道热肠、乐善好施,凡乡邻告贷,总是不吝资助。由于品德高尚,曾获赠“孝德永彰”匾额。

溱潼院士旧居管理员刘小芹:

李贞发虽然是商人,但他十分注重家风的传承和弘扬。现在挂在墙上的李氏家训,就是他于年手书的。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奋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流传百年的80字李氏家训,体现了李氏祖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表达了李氏族人“诗礼传家”、“德才报国”的家国情怀,为其后辈确立了为人处世的规范,树起了自我修养的标杆。

“支传铁瓮家声远,派衍青莲世泽长。”。这是李氏后裔、现年97岁的李慧芳老人对祖传家训研习后有所心得,撰写下的楹联。

李氏后裔李慧芳:

这幅楹联主要是告诫李氏后人要懂得诗书礼仪,要勤学上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良好家风的滋养,不断鞭策着李氏后辈好学上进,展现出家族延续和文化传承的良好风貌。

李氏后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我小的时候,家里人就教育我:“写字时要握紧毛笔,笔直才能写出好字。”所以,那时候我爸经常会忽然从背后抽我的笔杆。如果被抽走了,那就说明笔没有握紧,这时我手上也会沾满墨。从小到大,到现在我对这一点都印象十分深刻。

传承“诗礼传家”家训,恪守“德才报国”宏愿。年,李德仁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毕业后,很多国外科研机构、高校都向他伸出橄榄枝,但他一一拒绝,毅然坚持回国任教。

李氏后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我们那批早期出国的人,只想学点儿本事早点回来给国家干活。这种情感很朴素,也不需要教育。我出去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来建设中国,让祖国强大起来。

正如李德仁所说,李氏家风已经固化为李氏族人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心灵标志和文化符号。

李氏后人李佩璜:

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好的家风,更是“爱国爱家、勤俭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李氏后辈。

事实上,李氏家风的影响还远远超出了一个家族,成为古镇溱潼的精神财富。从古镇走出的名人志士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这为院士旧居增添了无限才情佳话,以致于院士的母亲华淑惠老人在写给家乡的信中曾感慨到:“莫道溱潼湖水浅,润笔尽书好学术。”

一百多年间,李氏家族几代人在水乡小镇树起了“诗礼传家,德才报国”的标杆。家风赓续的院落不仅是溱潼人心中的骄傲和汲取智慧力量的源泉,也成为众多来访者心仪神往的书香圣地。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

少小勤学,车胤孙康;

弦歌雅乐,翰墨传香;

尊师益友,孝德永彰;

和亲睦邻,扶幼尊长;

敬德修业,发奋图强;

女红针黹,娴淑贤良;

诗书共读,兰桂齐芳;

扶贫济困,造福一方;

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5月16日《新闻联播》第3分25秒

“我从事的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李德毅院士也向习近平介绍了他的工作,“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我们都做”。

“现在这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了吧?

李德毅回答说,“这块比较火,全世界都在做,我们做的也还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人物名片李德毅

年出生于姜堰溱潼。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李德毅参加了多项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制和开发,在智能控制“三级倒立摆动平衡”实验和智能驾驶中取得显著成效。获国家和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获得10项发明专利。现为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

最新成果

领衔打造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

日前,由李德毅院士领衔打造的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在天津港开启试运营。

这辆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从外观来看除了非常抢眼的电池模块外,与普通集装箱卡车并没有太大区别。车上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同时辅以主线科技自主研发的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可保证在夜间、大雾、雨雪等天气和现场人员、车辆、作业设备交叉作业的复杂情况下,保持良好作业状态,以满足港口24小时全天候生产运行。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完成了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实现了集装箱从岸边到堆场的全程自动驾驶水平运输。

李德毅说:“将中国的‘无人驾驶’,从科研概念推到产业化进程,是我最近十几年来努力要做的事情。‘无人驾驶’在路上,74岁的我,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也仍然在路上。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能使人类更有尊严、更加优雅、更多智慧地生活。”

人物名片

李德仁,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年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年获该校硕士学位,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年被苏黎世理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年10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最新成果参与研制的首颗“天脑”卫星将升空

前不久,央视发布消息,李德仁院士参与研制中国首颗软件定义卫星“天智一号”预计于下半年升空。

反应迟滞之外,效能不高也是当下卫星系统的普遍情况。李德仁院士举了个例子:“当我们的海军在非洲巡逻遇到海盗时,卫星拍到图像,但它过境到中国上空要花几个小时,再下载数据到地面站,等地面站处理数据发到海军时,海盗的船已经走了。”

这颗卫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德仁提出,把数据的处理从“地”转移到“天”。很形象地说就是:人工智能时代,对地观测卫星要长一个“大脑”。如果建成了“天脑”,能够实现不超过分钟级别延时的实时“智能”。卫星数据的应用将可能在手机上接收和操作。到时候,卫星数据将成为大众唾手可得的数据。

“天智一号”就是一颗可以不断更新软件的卫星,与其他卫星不同,这颗卫星真的设有“航天应用商店”,人们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它,给它下任务,并在手机上查看执行结果。

这是全新的尝试,虽然距离成熟的“天脑”还差得远,但它是通过商业化的模式,推动传统卫星向智能卫星演化迈出第一步。

家训由院士的曾祖父李贞发手书于年。李家的子女从小就学到了要勤学读书、尊老爱幼、与人和睦相处等道理,大家就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成长起来的。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先锋泰州

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江苏泰州溱潼李氏:80字家训成就“三兄弟六院士”(原文)

版权归原作者属有

整理资料:溱潼吧团队

文中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
哪里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jiaren.com/jbmb/9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