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院认识到

这都取决于双方找到“卓越工程师”这个契合点

此外,学院还出资支持教师以学术休假的形式出国访学他们结合科研和教学主题,前往国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和交流,并与之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为科研和教学服务目前,已经有5位教师完成国外访学活动

于是软件学院从办学机制入手,在国内率先创建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企业积极参与的理事会机制由上海交通大学、英特尔(中国)等联合组建学院理事会,从机制上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保驾护航

车间成教师的“课堂”,课堂成工程师的“车间”

学院为每一个学生配备了“双导师”,还以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联合授课、暑期大作业和毕业实习等形式,实施贯穿本科四年的工程实践英特尔也不再仅仅盯住企业经济效益,而是软件工程是学什么的放眼未来,与学校联合制定了从大一到硕士的人才培养战略,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软件学院的青年教师则以“企业访问学者”的身份深入到了企业的一线“企业访问学者”是培养学术骨干、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软件学院青年教师戚正伟没想到,自己“访问学者”的经历是在英特尔的实验室里度过的他工程师们一起上下班,在企业技术一线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交大和英特尔的“暑期大作业”产生了示范效应几年来,英特尔、微软、ibm、摩根士坦利、育碧、qad、大众点评等多家企业每年设立近40个项目学院做了一个统计,企业、学院科研实验室设立的项目总数是学生团队数的1.5倍,逾30%的学生直接被企业接收为毕业实习对象学生对待暑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期大作业的态度由2003年第一期的抵触、被动接受,转变为普遍欢迎逾90%的学生认为暑期大作业是大学期间收获最大的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软件学院以联合课程建设、联合授课、暑期大作业和毕业实习等形式,实施贯穿本科四年的工程实践教学傅育熙介绍,新生一入校,便有一张成长路线图摆在他们面前:即大一学习由学院与公司编写的实用课程,参观企业,聆听企业的校园讲座,参加job shadowing day等活动;大二、大三“小试牛刀”,参加各项学生竞赛和大学生暑期项目;大四、研究生、博士生“工程实战”,配备双导师入校的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从2003年开始,软件学院聘请软件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的资深专家加入学院教学委员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会,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大纲、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参与学院的教学决策和管理,制定了“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黄波说,站到讲台上,他忘记了自己是工程师,他面前的学生都是“暑期大作业”或企业实习时指导的学生,都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上课用的教材,是软件学院的教师和自己一起编写的实用教材,讲课的内容大多是自己解决工程问题的案例

“我们都熟悉室外gps导航定位,但是换到室内,gps就束手无策了假如我们和小孩子在大商场内购物,一转眼小孩子走失了,如何利用超声波定位到小孩准确的位置?”

碰到这样的问题,作为工程师,你将如何解决?

双方都表示软件工程可以做什么,合作非常愉快和成功双方都致力于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上海交大与英特尔合作共建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为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孵化器”

校企合作的体制问题解决了,学分壁垒又出现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分是学生的“宝贝”学生通常为了修满学分,围着学分团团转当第一课堂课程和第二课堂的prp、暑期实践课程、创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等都摆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们开始忙得不知所措,一些很好的创意,往往由于繁重的学分要求而只能浅尝辄止软件学院率先打破了这一学分壁垒,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实现了学分贯通,变成了学分围着学生的兴趣和科研项目软件工程职位跑在软件学院,学生参加暑假大作业是修学分,参加创新实践项目是修学分,在企业实习是修学分,学生不必因为课外实践而担心修不满学分毕不了业,更多的好项目在不同学分环节的支持下,成为完整的作品

软件学院认识到,要加强工程教育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引入企业优质资源于是,学院主动找到了英特尔公司共同的理念使双方合作一拍即合

于是,学院就和英特尔的工程师商量,把他们在企业中碰到的一些技术难题,或者无暇研究的工程创意,分解成一道道工程实践题目,以“暑期大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来完成这样,同学们便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学生“工程师”

十年前,教育部和发改委批准创办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要求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软件工程的学科层次力的培养,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当时,上海交大软件学院被称为“试点中的试点”

上海交大与英特尔合作十年磨一剑

为了帮助教师积累工程经验和拓宽国际视野,软件学院以减免工作量等形式支持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学习他们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结合自身的科研和教学领域,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积累工程经验,并与企业团队共同建设相关课程,开展联合科研

上海交大与英特尔合作已走过十年十年磨一剑,锋刃初显露总结这十年来的合作经验,双方用两个词来高度概括:“以我为主”、“兼顾多赢”

回溯十年探索与实践的成功历程,软件学院紧紧抓住校企合作中“多赢与质量管理软件工程 学科代码”这个关键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化解难点问题,同时也得益于英特尔公司带来的先进理念,使企业不再是单纯的用人单位,更成为与高校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力量校企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质量”指的是大学与企业在实现“多赢”的情况下,要相互负责任传统的工程实践是学校、企业“两张皮”软件学院从体制机制入手,打破了这种限制,注重质量控制,实现协同创新从办学机制入手,软件学院在国内率先创建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企业积极参与的理事会机制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联和投资、微软(中国)、英特尔(中国)联合出资组建学院理事会,支持工程人才培养,从机制上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保驾护航

目前,已有7位青年教师分别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英特尔亚在超导体研究领域太研发中心、上海育碧电脑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在联合课程建设、联合科研方面展开了有效的合作

面对我国工程教育中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挑战,针对校企合作中的多赢机制和质量管理两大难点,软件学院以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为目标,主动引入企业优质资源,从办学理念和运行机制、质量保障体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创建了以全方位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新体系

对英特尔而言,作为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先,需要的是很快就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对学生而言,他们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性的成长需求交大—英特尔模式把这些需求统一、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多赢”

打破人才培养校企间壁垒

合作初期软件工程的目标有,双方也曾在人才培养方面发现问题虽然双方目标一致,但学院有学院的教学管理体系,企业也有企业的规章规定,更重要的是,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会评估校企合作产生的经济效益“如此一来,双方各自打起自己的‘算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入了传统工程实习的‘怪圈’——‘记工分’在学院这边点个名,在英特尔那边记个‘工分’剩下的就是‘散养式’的自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多赢”是以“我”为主的“多赢”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中,学校无疑占主导地位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软件学院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合作的标准必须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软件学院要求学生在暑期六周的短学期内,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通过对所学理论和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这个创意很好,但很快又碰到了问题”,傅育熙说:“教师自拟的虚拟项目,往往很难达到真实工程的训练要求”

通讯员 焦轩

从那时起,交大和英特尔的这段十年“情缘”植根萌芽期间,英特尔负责该项目的主管换过四、五任,然而,合作不仅从未中断,反而愈加紧密特别是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以后,双方的干劲更足了

英特尔首席工程师黄波最近一次到软件学院上课是在2013年6月份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登上软件学院的讲台了他的搭档英特尔首席科学家冯晓焰也一直热衷到软件学院为学生上课软件工程过程

今天(19日)从上海交通大学传来消息,上海交大与英特尔公司将联合举办创新试点班,携手打造软件工程师的“黄浦军校”92位学员将跟着英特尔公司的顶尖工程师,以软件行业最新技术为主题,研究最新的科研项目他们还将在学校和英特尔双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国内外大赛,完成“暑期大作业”和其他创新实践,甚至是毕业设计

“蜻蜓点水”式的合作不能带来双赢

当然,学生并不是单独“作战”,而是与优秀企业的人才、技术资源协同“攻关”在企业、学校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以企业实际项目产品为需求、按企业项目运行模式,完成暑期项目

企业技术难题分解到学生手中

延伸阅读

在软件学院,学生们常常享受到学生“工程师”的“待遇”,他们在学生阶段,就要去解决一软件工程过程些企业技术难题这就是软件学院独创的“暑期大作业”

据统计,逾3000人次的学生从交大-英特尔模式中受益上海交大软件学院已与10余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校企共建课程20余门,聘请“企业兼职导师”29人;设立暑期实践课程项目247项(其中企业立项111个,覆盖学生360人);688名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聘请企业指导教师近600人次;设立科创项目197个,参与学生逾820人次;开办四届创新试点班,覆盖近200人,20余项科创作品在“挑战杯”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上摘金夺银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七、八年的实践,项目取得很好的效果,英特尔、学院科研实验室竞相立项,将此作为发掘、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机会,项目质量和数量逐年提高,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学生“工程师”则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软件工程论文长,选择合适的课题作为暑期大作业的项目每年秋季的“软件展示会”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软件作品,成为软件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校企项目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了长足的提高”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jiaren.com/kfff/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