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5日下午,电气工程学院第十届行业专家研讨会(下称“研讨会”)在我校学生活动中心顺利召开。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张尧,副院长胡惠兰、沈娜,博士生导师房大中教授、韩凤琴教授等与来自广东省各县区供电局、电力企业的二十逾位专家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与此同时电气工程学院各教研室负责人及近百名电气学子参加了研讨会。胡惠兰担任本次会议主持人。
张尧院长为本届研讨会的开幕致辞。首先,他对各位与会的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指出,十年风雨路,学院的不断发展离不开行业的鼎力支持和各位专家的殷切关怀。建院近十年间,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及专家建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并增设了输电线路方向、配营技术及管理方向以及新能源专业。本届研讨会,张院长希望各位行业专家就“我院的特色重点学科方向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及“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如何顺应新形势下电力行业的改变及需求”两个问题建言献策。
专家们纷纷肯定了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并表示学生们应清楚自己的定位、优势。现今国家已进入新时代,要做到顺应时代的发展,学生就应先打好基础,掌握好理论知识,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再提高生产的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学院则应与社会更紧密地联系,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文字、语言能力的培养。
原广州供电局副总工程师、学院兼职教授蚁泽沛先生提出,学院学科、专业的设立应顺应技术与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走在变化的前端,而其中极为重要的即是加大对实验室、实训和实习基地的投入。
原广东省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学院兼职教授邱佛田先生则提出“对每个专业都要有适应力模型的建设”及“学生在校应构建专业学习地图”的观点。
另有专家说,同学们从高考到大学到企业到社会,每阶段都是新的开始,前阶段只是后阶段的铺垫,希望我院学生能珍惜学院的实验室、培训基地、师资等优越资源,“打好基础,在能力、技能上有特色,争取在电力系统学生的符合型上有所突破”。此外,专家还提出了学院可随着现今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行业的兴起,适当增加将互联网、计算机、金融、电力系统等领域相融的学科的建议。
花都供电局局长吴日昇先生对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能源替代、转化、贮存技术的发展,及电网的结构和发展这几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针对以上几位专家的讨论,张尧院长作出回应,“在理论方面我们增加实验环节,希望理论和实验方面得到综合。对电网公司的运作,我们需要到各个部门实习,到企业参观学习,回学院实验和操作”,继而提出问题,即“什么是企业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我院新能源科技与工程学科应如何发展,电力行业又对它有何要求”。
随后,广东粤电集团副总经理、学院兼职教授高仕强先生发言,他认为,教育事业要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他还说,未来几年内,随着电力行业从原来的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化管理模式转变的改革和储能技术的发展,我院应更注重培养掌握电力技术和营销能力的人才,“不忘初心为电力,风雨同路满江红”。
电气工程学院一年一度的行业专家研讨会为电力行业的代表们、知名人士们提供了一个讨论、交流的平台,本届研讨会已是第十届。会上专家们的肯定及讨论对我院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有极大的意义。在他们的言策下,我院定将不断书写校企合作、办学的新篇章。
指导老师戴杰
图/电气学生会信息技术部
江嘉钧陈泰霖黄健豪
文/电气团委宣传设计部
李诗泳
编辑/电气团委宣传设计部
李韶东詹丹容谢能铀余滨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