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专项

福建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专项

《福建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项发展规划》(-年)(闽经信软件〔〕号)日前印发,干货都在这里了。

“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由年的亿元上升至年的亿元,平均增长率超过26%,是全省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九位。年全省有13家骨干企业入选全国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前强,仅次于广东、北京、浙江,居全国第四位;有4家企业进入年(第十四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有39家软件企业的产品技术在行业应用、信息安全、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居、工业控制等41个细分领域位居全国第一乃至全球领先水平。年全省动漫游戏总收入超过亿元。至年底,全省共有上市(挂牌)软件企业53家(新三板34家),处于过会、待审核、报辅等上市各阶段10余家。

发展原则

  创新驱动,先行先试。注重发挥软件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改革中的辐射渗透作用,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重点发展,形成特色。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软件系统、行业应用、IC设计、信息安全、动漫游戏等产业,加快在信息消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布局。

  闽台对接,互补合作。承接台湾软件相关产业转移,形成互补合作,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统筹布局,以点带面。以点带面,形成以福州、厦门两市为龙头,其他地市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梯度布局。

发展目标

  至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年均15%的增长速度,软件产业规模突破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与嵌入式软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软件服务与大数据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工业软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动漫游戏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信息安全软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信息技术服务类收入持续增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重超过60%。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和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培育形成创客空间数量达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达个。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形成年经营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3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超过40家;上市软件企业超过40家。

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业生态链

  1.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

  创新招商模式,以平台建设招项目、以投资模式创新引项目,大力引进阿里、腾讯、新浪、小米、京东、等互联网龙头企业。支持省内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引进外资、省外投资或兼并、联合、合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

  2.加强龙头企业关键技术研发

  依托省内各特色产业园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重大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项目;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3.构建产业生态链

  发挥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业生态链的核心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围绕自身优势产品平台构建生态链,推进重点突出、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和引进互联网平台性龙头企业,引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在构建产业生态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孵化育成服务,大力培育成长型中小微企业。

壮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1.引进和培育IC设计领先企业

  支持福州、厦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IC设计领先企业,集聚发展。

  2.加速关键软件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重点支持移动智能终端芯片、移动通信芯片及光通信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整体竞争力。支持基于新业态、新应用的信息处理、传感器、工业控制、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医疗电子、智能穿戴设备等关键芯片及嵌入式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两化深度融合支撑力和产业自主控制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3.构建技术服务支撑平台

  支持建立由政府或行业组织牵头、企业共同投资、企业化运作、面向应用开发、IC/IT跨界结合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解决方案联合研发中心,为芯片整机联动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培育工程

  引进IC设计名企。重点支持瑞芯与intel合作开发芯片项目,共同开发基于3G/4G的智能手机芯片。推进落实“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吸引国际及台湾优势企业来闽落户。

  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产业生态链/价值链联盟,在移动智能终端、数字微波通信、移动互联网支付终端、工业控制、光通信、安防监控、智能家电等领域,实施若干从集成电路、软件、整机、系统到应用的“一条龙”专项,形成数个具有示范作用的芯片整机价值链共建创新集群。

  加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支持厦门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推进IC设计公共研发、测试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移动通信、光通信、物联网等芯片设计与产业化。大力推进福州瑞芯微科技园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电源管理等芯片设计与产业化。

  建设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依托福建ICC和厦门ICC,完善现有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解决方案联合研发中心。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升级

  1.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信息技术服务

  培育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发展厂联网、车联网、船联网、智能家居、人体感知、智慧城市等集成应用,在智能交通、减灾防灾、商贸流通、医疗健康、精细农业、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培育互联网平台型企业。

  打造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行业垂直电商平台的发展。发展支付技术,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支持企业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内容服务,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在政府管理、城市建设、百姓生活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导平台型企业加强与本地应用与内容服务商合作,搭建以自身应用为核心的生态环境。

  鼓励前沿技术研究和发展。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人工智能、3D打印等领域技术研究和创新。培育发展VR/AR产业,支持发展头盔式虚拟现实显示、可视化眼镜、数据手套等可穿戴设备技术与产品研发。

  2.建立大数据应用生态

  支持前沿技术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和完善大数据资源的交易市场。加大数据科学研究力度,在大数据理论、方法及关键应用等方面展开探索,强化大数据前沿技术布局。

  深化大数据应用服务。在金融、交通、医疗、能源、旅游、政府等重点行业领域,推进大数据系统安全可靠软硬件国产化替代。

  推动企业服务模式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专业化支撑工具开发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大数据服务提供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等转变,提升高端咨询、设计规划的工程化、社会化水平。

大数据应用发展工程

  大数据示范应用。重点推进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数据中心、永泰大数据智慧园、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大数据共性基础技术、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创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抢占大数据生态系统制高点。

  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建设卫星应用大数据服务平台、智慧家庭云平台、数字娱乐移动互联云平台、厦门市路桥信息交通系列项目等应用平台,在政务、金融、电商、物流、影视及物联网、北斗卫星等领域,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全国性领先的软件和大数据应用服务提供商。

  大数据企业集群。依托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地方软件园和东南数据产业园,重点支持星网锐捷科技园基地、福建省海峡大数据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数据中心、大数据研发机构、大数据产品和技术服务提供商落户福建。

支撑“互联网+”制造,形成行业领先优势

  支持制定安全可靠的工业控制技术标准,支持过程控制、先进控制、运动控制、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动国产化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新一代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工业控制通用技术平台、MES制造执行软件等研发与产业化。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现状,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测评等专业软件开发,支持尽快建立福建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测评服务机构。加快“一地多园”的工控产业空间布局,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市建设相关园区,明确各园区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以福建为基地的工业软件特色产业集聚区,吸引国内外自动化技术研究机构与技术厂商向福建汇聚,加快相关服务技术和规范建设,在全国工业软件产业争取领先优势。

工业软件工程

  “工业4.0”示范工程。立足于福建省10个区域城市,在各个细分行业建立项“工业4.0”样板智慧工厂或示范工程,推动我省自主工业软件技术在电力、冶金、石化、能源、工程机械等工业过程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应用,支持其向公用事业、环保、交通、建筑、家居等民生领域的集成创新应用,实现两化融合深度应用。

  软件和工业转型升级融合互动。重点支持福建省晋江智能装备产业园研发孵化示范区,推动制鞋、纺织服装、食品、建材陶瓷等行业“机器换工”;支持中国智能骨干网(晋江新塘)项目建设,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仓储、运输、分拣、作业等环节的应用。

  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服务联盟,培育发展围绕传统工业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工程实施和运维外包等中小企业。建立面向工业软件或智能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中心,建立工厂标准库、解决方案库、产品资源库、维修档案库、工艺知识库等,实现知识共享。设立“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本省智能制造服务企业的并购、重组、合资等创新发展,重点鼓励大型传统行业企业与本土技术提供商合资成立股份制企业,以及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闽设立企业或研发机构,并加入工业软件产业联盟。

加快发展动漫游戏产业,形成国内重要的集聚区

  重点培育具有原创品牌资源、高端制作能力、市场运营能力的骨干动漫企业。加强动漫原创力量的培育,推动动漫精品的影视化,重点支持创新型平台企业及其合作企业的发展。支持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出口,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资质的内容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开拓海外市场。鼓励和支持省内动漫企业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动漫游戏运营平台开展业务合作,加快培育手机动漫游戏新业态。推动动漫跨界融合,延伸动漫游戏产业价值链。

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工程

  动漫游戏平台建设。支持福州、厦门动漫游戏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百度91无线项目落地,打造国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智能手机服务平台。依托动漫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动漫企业及专业机构,搭建创意团队、创意人才、创意项目大量涌现的集聚空间与展示平台。

  动漫精品建设。依托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产业园,重点支持厦门吉比特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厦门雷霆互动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和动漫创意中心平台项目建设,打造动漫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和动漫游戏版权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动漫精品建设,每年甄选5至10个优秀动漫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和打造,推动动漫精品的影视化。

  动漫游戏产业链建设。重点支持福州软件园动漫产业基地、厦门软件园动漫教育产业基地和福建网龙海西动漫创意之都建设,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配套设施,汇聚国内外知名动漫游戏企业,完善动漫游戏产业链。积极运用动漫技术、动漫元素的渗透性和动漫品牌形象的多重开发利用性,支持推动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帮助文化教育、宣传会展、旅游生活等领域创新营销方式、拓展产品市场,打造无疆界的动漫衍生品产业链。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支持信息安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鼓励和支持信息安全企业在新的安全形势下,面向国产基础软硬件,加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搭建面向国家重点行业领域的信息安全专业服务平台。优化完善现有的测评认证体系,推动测评标准和结果互认,推动将信息安全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安全可靠软硬件应用推广工程

  技术和产品研发。重点加强对可信计算、网络安全、云安全、大数据安全、工控安全、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面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积极研究和开发信息安全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公共平台建设。支持大数据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支持企业级的网络信息保护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和测评认证平台建设。

  工控系统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福建伊时代数据园项目、中国数码港海西运营中心等涉及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产业基地建设。

加强对台产业合作,创建“中国软件名城”

加大闽台产业对接力度,探索闽台两地优势互补产业合作的新办法、新模式,布局产业转型和培育新型产业,共同推进闽台在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创建工程

重点支持福州、厦门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加快推进福州软件园一至四期规划提升工程、厦门软件园三期建设工程。推动泉州、龙岩软件园等新兴软件园,以及长乐大数据产业园、中海创(永泰)生态型智慧科技园、晋江创意创业创新园等特色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寻常性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jiaren.com/txjg/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