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电rdquo燃未来,等

电气工程学院

院长寄语

陈道炼,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人才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

亲爱的同学们: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齐心协力、为创建电气工程学科新局面而奋力拼搏”为指导思想,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朝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方向迈进。热烈欢迎广大学子共筑梦想、共创未来!

学院简介

电气工程学院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领域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学院下设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三个系、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专业实验中心两个中心。学院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电气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工程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师50余人。其中,博导7人,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余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高被引科学家1人,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中达学者1人,山东省智库高端入库专家1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1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IEEE高级会员1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1人。还有教学竞赛特等奖获得者、师德标兵、教学十佳、最美教师、我最喜欢的教师、实验及理论教学比赛的双料冠军和十佳辅导员等优秀教师代表。

学院教学与科研水平

学院教学与科研成果颇丰。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0余项,国防预研子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高被引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3部。完成国家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5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省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

学科介绍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年。年,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年获批校级品牌专业并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自动化专业群对接产业项目建设,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其中,电力电子工程专业方向已连续两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专业方向介绍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电力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三者结合的新兴交叉专业方向,主要涵盖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电力传动及其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航空航天电源系统等学科方向的基础创新研究和工程应用研发。

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是本专业方向的特色之一,特别是在高频环节DC-AC、AC-AC变换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创新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发电技术是本学科方向的另一特色,特别是在光伏发电技术和多种新能源联合供电的分布式集成发电系统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此外,在无线电能传输、航空航天电源系统和电力传动及其控制领域也取得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的发展,一方面与高效节能、新能源发电、电机控制、电网谐波治理、智能电网等密切相关,对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如飞机、导弹和舰艇)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将对电气工程其它专业方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机与电器:

电机是基于电与磁相互作用原理实现能量转换与传递的电磁机械装置,提高发电机与电动机的设计、制造与运行控制的技术水平,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专业方向面向军民用舰船、电动汽车、全电多电飞机、风力发电、高新电力装备等领域开展特种电机优化设计、性能分析、驱动控制、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感应电机设计分析与控制、永磁电机设计分析与控制、多相电机容错运行分析与控制、磁悬浮轴承分析与控制、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等方面。培养研究生掌握电机设计、分析与控制方面掌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注重与其他研究方向的融合,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管理与技术工作。

本专业方向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国防重点预研项目子课题,多相感应电机设计与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是研究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特性分析、运行管理以及控制保护等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其对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本专业方向包括电力系统经济负荷分配、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调度与运行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装置监控、新能源发电并网控制、电力系统的智能监测和状态维修、电能质量调节与控制、高速列车运行监测及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开发等。注重理论与应用基础的研究、培养研究生对电网中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诸多环节均具有较系统和深刻的认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网实际生产运行问题的能力,胜任电力系统中所有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

本专业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大型国有企业委托的多个横向项目,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高速列车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

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山东省战略、社会发展需求,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专业特色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强化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使学生达到毕业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等手段,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采取“3+1专业培养模式”,即前三年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第四年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方向培养。

通过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综合设计、创新研究、校企产学研合作,逐步完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将“管理运行机制”、“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小组”、“科技创新基地”、“学生创新协会”融为一体,构建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突出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等三创能力,强化“工程技术实践、科技创新实践、人文社会实践、创业就业实践、领导管理实践”等“五大实践”能力。

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现了“四大观念”特色,即通过单设实验课程、增加实验学时、增加工程训练、企业实习、创新实验室开放,增强大实践观;通过工程认知、工程案例、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工程实现,增强大工程观;通过系统类课程、系统设计、系统安装、系统调试增强大系统观;通过系统集成、集成设计,增强大集成观。

创新创业活动

学生课外有互联网+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丰富的科技创新活动,并屡创佳绩。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1)级电气工程金士琛,董海涛,鲍春明进入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并已经入驻青岛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纤绚云朵制造工厂有限责任公司并即将注册公司10W余元(全校仅十余组)。

(2)级电气学生房昱名团队“五色岛创吧机器人教育”作品,获年“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新动能奖。

(3)级电气学生张维康获青岛市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

(4)级电气学生阚洪扬主持的“‘青锋’共享公益——以工代赈助残新模式”荣获第五届“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

升学与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电网、电力设计院、电力设备生产公司及相关企业成为技术或管理人员;也可以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成为国家高精尖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8%以上,就业率和质量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本专业学生的考研录取率也位居全校前列,许多学生考取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

招生规模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招生专业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修业年限4招生总数山东上海2浙江5海南1河北2山西3辽宁2吉林3黑龙江2安徽1福建3河南2湖南1广东3四川2江西1贵州3云南2陕西1广西3

必选要求

物理

联系方式

-

电子邮箱:ee

qdu.edu.cn

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zjiaren.com/txjg/txjg/11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