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k文科生没出路格局小了

今年就业形势一直不太好,尤其是文科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尤为严重。

有不少话题网友指出,文科月薪五千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了,甚至在目前行业有些人被逼无奈回乡发展。

走投无路的文科生去当码农?真的是最终的归宿吗?

根据智联招聘,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远低于理科毕业生(29.5%)、工科毕业生(17.3%)。

此外,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毕业后半年内收入最高的专业基本都是如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热门理科专业,且绝大多数都需要编程技能。

因此,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的程序员,成为了走投无路的文科生的转行首选。

工作压力和薪资回报的严重不对等,把一般的双非二本文科生顶到了考公考研考编这三大巨头热上。

考公考研考编的确是汉语言生一条不错的路子,文科人心里清楚得很,妥妥围墙罢了。

01.

体制内供过于求,竞争激增

后疫情时代求稳心态的蔓延,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适应需求的一种体现,反过来想,既然都有专门的”公务员“专业了,那也不见得咱文科生在考公方面也别有优势。

考公热考研热的当下,岗位需求小,然而只能内卷自己,也挽回不了这不堪入目的就业率。

02.

学文多,坑位少

去年广东报名参加高考人数约76万,报名参加夏季高考人数约68.5万,除去艺术生和体育生外,文科报名参加夏季高考人数为31万,理科报名参加高考人数34万。也就是说文科生参加高考的人数越来越多,但由于文科的就业率低,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取消文科相关专业。

也就变相形成了文科生的高开低走状态。心理落差自然成为文科生的无奈自嘲。

前两年有一个话题特别热,央行的一篇学术论文,让文科生们成了全网讨论的焦点。

这篇论文主旨实际上是是在讨论中国的人口问题,其中有不少颇具见地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个金融口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学培养太多文科生,会不会对国家发展产生副作用?”很快成了舆论热议的话题。

作为同为文科生的我,颇有些”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不服气。

今天以我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为例,聊聊文科生除了教师、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还有什么自救法则。

传媒是一个路子

1.编辑出版:一些私营图书公司或国企出版社对汉语言专业都非常看好。

2.影视:艺人宣传、影视策划等均需要不错的文笔,而汉语言生在文字方面就有很大优势。

3.新闻:电台、报社里对汉语言生的招生需求很大。

4.党建宣传:众所周知,一些国央企对类似的党建宣传、企业文化输出还是比较重视的。

5.广告公关:在大厂做广告文案策划,或者各大领域的策划都可以沾边,这么一想,工种分布范围还是很广的!

6.新媒体运营:互联网大厂、自媒体公司等等。

当然这里建议所有不准备考研的汉语言生提前实习!提前实习!提前实习!

一段北大文科生采访原话:“为什么人文社科的很多知识在现代社会里依然有用?

是因为社会的运转并非只有软件和机器就可以,还需要人和人的联结。

这是需要大量工作,甚至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完成的一件事。但它们很难被量化或认证,而只会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显现出来。”

提前与社会链接,提前实习,是能够尽早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花足够的功夫去和这个世界进行联结。以不变的内在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我作为求职市场最难的两种人,一是文科生,二是本科生,两种身份都占了,那我们要做的恰恰是与之对抗。

我们必须自己成就自己,不是么?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zjiaren.com/jbmb/jbmb/1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