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生会有这样的困惑:
1、如何选择研究方向?
2、选定后如何快速深入学习与研究,并写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论文?
第一个问题,通常会向导师给的建议一样——根据个人兴趣。科研之路往往是枯燥而孤独的,没有兴趣很难坚持下去。当然,很多人也会考虑社会热点、社会应用等,都没有问题,这里不做解答、评述。
2.如何快速深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1大量阅读,整体了解
刚开始,对整个领域缺少基本的认知,最好先从宏观视角整体了解,从基本名词、术语开始了解,开始打好基本功格外重要。
国内学术论文/著作:
可以先广泛阅读国内论文以及专业书,了解国内发展概况,例如:
领域内有哪些主要研究单位?
有哪些大牛?
取得什么进展?
……
这些书籍、论文通常一两百页,读起来很花时间,而且重复度较高,因此,同一主题选择两、三本就够了。
国内期刊:
此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判断哪些期刊对自己的研究有价值。
英文论文/期刊:
读英文论文文献还是相对吃力的,因为生词多、术语多,要不停的查词典,看翻译,花费很多心力。那该怎样读呢?
1、获取全文大意:
要读的英文文献太多,篇幅又太长,每篇这么一点点读下去,耗费时间、耗费体力且没必要。这时候选择一款好用的翻译工具很重要。
2、精读:
获取文章大意后就可以轻松判断哪些文章适合精读,然后就是各种模仿,文章结构、格式、表达方式等,一边模仿一边给自己心里暗示——我也能写出这样的结构严谨、术语准确、论据充实的论文。很有用!
2带着目的阅读文献,整理要点
阅读文献是会上瘾的,但是做研究性阅读还是要明确自己的目的。
研究课题—实验数据—研究方法—结果分析
1、自己精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用”的,或者直接跟课题相关,或者能激发灵感的,时间紧任务重就要如此。
2、将文献中的数据分析整理是相当重要且有趣的,但是图表数据的翻译、整理也是件体力活,看个人习惯可以选择文献管理工具,也可以整理到云笔记中去。
3、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结合原文的方法,有目的的了解整理。